立足教材,优化阅读作业设计 (2023年)基于阅读素养提升作业设计

立足教材,优化阅读作业设计 立足教材,优化阅读作业设计作者:邓燕萍欧志伟来源:《新教师》2022年第01期“双减”背景下,如何变革和设计小学语文作业,已成为当下的热点。笔者以“语用”理论作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立足教材,优化阅读作业设计 ,供大家参考。

立足教材,优化阅读作业设计

  立足教材,优化阅读作业设计

  作者:邓燕萍

  欧志伟

  来源:《新教师》2022年第01期

  “双减”背景下,如何变革和设计小学语文作业,已成为当下的热点。笔者以“语用”理论作为阅读作业设计的理论基础,以“结构化”视角为切入点,从线状结构积累式作业、块状结构主题式作业、网状结构项目化作业三个方面探寻阅读作业设计和实施策略。

  一、线状结构:“课文+”积累式作业设计

  “课文+”积累式作业,要帮助学生形成和强化语言知识、语用经验,促进知识图式的形成和存储。因此,教师在阅读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在语境中关注课文独特的表达方法或体现语用规律的语言现象,设计练笔作业,让学生通过言语形式的仿写、言语材料的仿用、文本内容的创生,在学习实践中丰富语言经验,获得语用规律。下面以《四季之美》一课为例,结合课堂教学,设计线状结构积累式作业。

  1.自主学习课文,圈画出体现四季之美的词句,作批注,谈感受。

  2.抓“四季”,究“情趣”,品读美文,体悟情感。

  3.深入研读,合作交流,提炼动静结合的写法,体会这种写法的妙处。

  4.根据课文的语言形式,设计指向表达的即时作业。

  (1)《四季之美》带给我们的是四季的韵味之美、动静之美,你眼中的“四季之美”是什么?

  (2)以“之美”为题,拟出四句字数相同、结构相似的段首句子。

  (3)写一写心中最美、印象最深的景致,段首句作为中心句,采用总分结构,运用动静结合的方法写出景致的情趣。

  线性结构的阅读作业设计,要依据《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确定教学目标,紧扣文本语言训练点,深入研读文本,提炼表达方法,拓展、借鉴语言形式,迁移运用习得的表达范式,使文本的语言在学生的言语实践中“增值”。

  二、块状结构:“要素+”主题式作业设计

  “要素+”主题式作业,要遵循教材的编排特点,解读语文要素,明晰单元学习内容,明确主题式作业目标。下面以三年级下册“中心句”为主题的作业设计为例,谈谈基于语文要素块状结构设计的实践思考。

  三年级下册与“中心句”相关联的语文要素出现在第三、四、七单元:第三单元“了解课文是怎么围绕一个意思把一段话写清楚的”,第四单元“借助关键语句概括一段话的大意”,第七单元“了解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把事物写清楚的”。“要素+”主题式作业设计要根据语文要素的特征和学生的认知规律:依托课文,梳理相关知识点;紧扣要素,形成知识块;纵横勾连,构建知识链。

  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课文教学,要帮助学生建构“中心句”的概念。如《纸的发明》一课的第4自然段,中心句为第一句“大约在一千九百年前的东汉时代……改进了造纸术”。这句话比较长,为什么它是中心句呢?教师引导学生交流讨论,圈画关键词“改进”;联系下文解读“改进”;梳理相关内容,引导学生发现段落内容围绕“改进”一词展开。由此可以确定这个句子是中心句,从而归纳出判断中心句的方法:阅读文本—判断内容指向—找关键词—确定关键词与内容是否吻合—确定中心句。学以致用,设计“读段落,找中心句”的阅读作业,让学生结合具体的语言材料,在实践中运用所学的方法,形成基本的技能。

  单元组课文教学之后,教师要引导学生回顾学习历程,并运用思维导图的梳理方法,帮助学生形成“中心句”的知识块。在学生形成了“中心句”的块状知识之后,教师要找到与语文要素相关联的阅读材料,由课内延伸到课外,设计基于语文要素的主题式作业,帮助学生建立知识链。

  1.将三年级下册其他单元的课文作为训练材料,找出段落的中心句和整篇课文的中心句。如找出第一单元《昆虫备忘录》的中心句及关键词……

  2.每个单元精选2篇短文设计阅读作业,巩固、检查、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下面是对福建省《小学生阅读真题80篇》(三年级)中的短文《太阳花》的改编及“中心句”的问题设计。

  (1)短文第1自然段,作者抓住

  、、三个方面来写太阳花。

  (2)用“”画出第2自然段的中心句。

  (3)从哪里看出太阳花的生命力顽强?第3自然段围绕哪句话写?用“”画出来。

  (4)关于这篇短文的中心句,有人认为是首句“太阳花是一种草本植物花”,有人说是最后一段的“太阳花无私奉献着自己的一切,而它向人们要求的却极少极少”你认为是哪一句?说说理由。

  改编及设计意图:第2自然段的中心句可以直接从原句中提取,第3自然段将段首句改到段末尾,改变中心句位置的固有观念,考查学生能否根据内容提取关键词。第4题指向思辨,最后一段的句子概括了1~3自然段的意思,隐含作者的情感,这个句子为全文的中心句。

  基于语文要素的块状阅读作业设计,向内形成知识组块,向外融通形成知识链,从零碎知识点的教学走向核心素养的培养。

  三、网状结构:“教材+”项目化作业设计

  统编教材阅读课程体系中编排的“快乐读书吧”,体现了“教材+”阅读指导样式。教师要立足“快乐读书吧”,将教材中单篇课文的阅读方法、阅读策略等运用到整本书的阅读中去,提升阅读能力。下面以《童年》为例,谈项目化作业设计的具体做法。

  《童年》是六年级上册“快乐读书吧”推荐阅读篇目,主题是“笑与泪,经历与成长”。高尔基的《童年》是成长小说的典范,那么,怎么读这本成长小说呢?从成长小说的特征出发,要把握三个关键点:一是成长中的“苦难”,二是成长中的“人物”,三是成长中的“反抗和自我觉醒”。基于此,笔者展开了三个项目作业的规划。

  1.細化引导,初步感知。学生通读《童年》全书,并填写阅读记录表和导读单。记录表由阅读时间、章节、内容梗概、摘抄精彩语段、阅读感想等部分组成。根据章节内容划分三个板块,设计导读单,每周完成一次阅读任务。

  2.支架引领,合作探究。情节支架:编制童年生活大事记、绘制情节图。根据时间顺序,寻找阿廖沙成长中的关键事件,梳理故事情节。人物支架:以主要人物为中心绘制关系图谱,制作主要人物档案。利用导图梳理人物关系,把握人物特征,感受人物形象。主题支架:成长小课题。小课题围绕“成长”展开:先从阿廖沙成长的关键事件出发,探究其对阿廖沙成长的价值;再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经历,探究其对于自己成长的价值。

  3.交流分享,展示成果。分享一:图表联结,交流故事。学生展示编制的大事记或情节图,讲述阿廖沙的成长故事。分享二:关注人物,探讨话题。结合人物关系图谱、人物档案来评说人物,探讨这些人物对阿廖沙的成长产生了哪些影响。分享三:联系实际,回应故事。结合“成长小课题”的研究,联系自己的生活与经历,回应故事的影响,感受成长的力量。

  总之,“双减”背景下的语文阅读作业设计,要立足教材,明确目标,优化言语实践的指导策略,寻求“教、学、作、评”一体化路径,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作者单位:福建省永安市西门小学)

推荐访问:基于阅读素养提升作业设计 立足教材,优化阅读作业设计 作业 立足 优化